對于無損檢測工作者來說,射線檢測過程中的輻射傷害及其防護是*和必須注意的,今天就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鞏固學習射線輻射防護的相關知識,以提高安全意識,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
1 射線輻射的定義以及常見來源
描述輻射量時通常會使用劑量這一專業術語,劑量是指對某一對象所接受或吸收的輻射的一種量度。劑量根據規定一般包括:吸收劑量當量、劑量當量、器官劑量、當量劑量、有效劑量等。
目前,射線檢測輻射傷害主要來源于放射源或者X射線,這兩者在透照過程中均會不同程度的產生一種電磁波,而這種電磁波就像空氣一樣,人們根本無法感覺到,除非用儀器進行監控。射線輻射劑量在人體中是可以累積的,在國標GB 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中有對于身體輻射防護的劑量上限,這里不再進行說明。
2 射線輻射的檢測內容及分類
A.工作場所的輻射檢測:主要包括透照室內輻射場測定、周圍環境劑量場分布測定、控制區和監督區劑量場分布測定。
B.個人劑量檢測:即測量被射線照射個人所接受的劑量,這是一種有針對性的控制測量,它的結果可以告知在輻射場中工作的人員到某一時刻為止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
3 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
輻射防護的意義在于控制輻射對人體的照射,使輻射量維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從人受到輻射的輻射條件入手,下面三個因素是輻射防護的基本要控制射線對人體的曝光時間
劑量=劑量率×時間,所以可以從時間上進行控制。
控制射線源到人體之間的距離
增大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可以降低受照劑量,這是因為在輻射源一定時,照射劑量與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ƒ在人體與射線源之間增加一層吸收物質
在實際工作中,人與放射源之間的距離、照射時間無法改變,此時為了降低操作者所受到的輻射劑量,必須在兩者之間加入一層足夠厚的隔離物質。對于屏蔽材料的選擇,按道理講,任何材料對射線強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但是金屬原子序數越高或者密度越大的防護材料,其防護效果更好。在實際應用中,一般都使用混凝土墻中加入重金屬(雖然鉛的防護性,但是由于成本太高,所以很少使用鉛作為探傷室的防護材料)。
4 輻射防護的計算
這里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輻射防護的安全距離計算:
假設現場探傷時采用60Ci的Ir192放射源,計算探傷人員距離放射源15米時受到的劑量是多少?
根據公式(1):P/t=AKr /R 2
Kr經查表得0.472R·m2/(h·Ci)已知,A=60Ci,R=15m;帶入式子中計算得:P/t=0.125867(R/h)。
將空氣中某點的照射率換算成該點被照射物質的吸收劑量率:
由公式(2):D物質/t=f·P/t
式中f—換算因子,或稱轉換系數,它是以“倫琴”表示的照射量換算成以“戈瑞”為單位的吸收劑量的一個系數,其單位是戈/倫;
D物質/t—受照射物質的吸收劑量率;
P/t—空氣的照射率(倫琴)。
換算因子f值決定于光子能量和受照物質的性質。查表得f值為0.00925戈/倫。代入公式(2)得到D物質/t=1.16×10 -3 戈/時。
由上可得,探傷人員在15米處的吸收劑量率為1.16×10 -3 戈/時,由于1戈瑞=1焦耳/千克,1希沃特=1焦耳/千克,所以就可以計算出待了多長時間后該探傷人員的吸收劑量了。以此類推可以計算出任何距離的吸收劑量率,也就可以計算出相應的吸收劑量。
有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可以去驗證下:
假設放射源強度為20Ci,國家法規規定控制區的邊界劑量率不允許超過15μGy/h,監督區邊界劑量率不允許超過2.5μGy/h,控制區半徑為L1,監督區半徑為L2,則:
L1=1.63*源強=1.63*20=32.6≈33米。
根據劑量率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公式:15/L1 2 =2.5/L2 2 。
則L2≈14米。
因此,劃分的控制區半徑為33米,監督區是控制區外圍半徑為14米的區域。